【東亞所專題演講】(10月19日)馬習會的歷史回顧和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
https://eastasia.nccu.edu.tw/PageDocAll/Detail?fid=512&id=18112
(以下筆記全抽自演講當下的紀錄,可能含混有我個人的觀點與思考架構,不見得能準確傳達當時主講老師與各與談老師的意思,筆記呈現也沒按照現場演講時序。)
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:
1.
讚李登輝是「謀略家」:訂立《國統綱領》緩和中共與中國國民黨內部統派人士壓力;派遺密使與中共建立溝通渠道,甚至能直通國家主席楊尚昆。
2.
馬英九vs.習近平:
習近平因有青少年時期的歷練,個性果斷堅毅,決定要做的事就會去做,決定要辦馬習會就要辦馬習會。(習近平(2013年6月19日):「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。」)
馬英九,與李登輝不同,傾向依循既有制度進行兩岸交流。當邱坤玄提議願做兩岸密使時,直接被馬英九果斷否決。
3.
兩岸領導人會面並非由習近平首先發想,從江澤明時代就有這樣的規劃。
4.
「太陽花學運」擾亂了「馬習會」的規劃。
5.
峰會具有最高決策、管控風險的作用,也以以在兵凶戰危之際維持一線和平生機。
6.
評「馬習會」:馬習會上馬英九的總統名牌是直接從台灣的總統府帶過去的,展示出了中華民國的國旗和「總統」的頭銜,何來「喪権辱國」之說?
7.
習近平有強烈的使命感: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」,其中收復台灣是重要關鍵。中共對台政策早就已經超越台灣選舉了,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是民主進步黨執政,中共都有辦法應對。
8.
武力衝突在五年內不會爆發。且關鍵不只在中共,還包了美國與台灣等的行動。
[Thng ê ì-kiàn: Che kap Lâu Tiōng-kèng ê phòaⁿ-toān bô-kāng-khoán. Jî-chhiáⁿ Bí-kok chòe-kīn khah táⁿ soan-pò͘ beh hō͘ Tâi-oân chèng-hú 100 e̍k Bí-kim bé bú-khì, che m̄-sī chún-pī chiàn-cheng bô sī saⁿh?]
9.
[美國對中共「二十大」的態度]
美國也不甩中共要在二十大要講什麼。美國在二十大以前就已經發佈報告,定調中共既有能力也有意圖,而美國必須在競爭中勝出。(HINT:美國本就是老大哥,現在居然要在報告中特別強調說要贏過另外一個國家?)
10.
[評南中國海]
即使民進黨如此親美,民進黨也不敢聽從美國的意見,放棄聲索中華民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権。
11.
[反思]
純粹粹從理論層面來思考:中美衝突全然是習近平的個人問題嗎?抑或是中國晉升到全球第二後必然出現的問題?誰做領導人都一樣。
[Thng ê ì-kiàn: Góa jīn-ûi chit-ê kóng-hoat ē-tàng ū kap Lâu Tiōng-kèng ê kóng-hoat sio ho͘-èng. Ùi Tēng Siáu-pêng (邓小平) kàu Si̍p Kīn-pêng (习近平), in thé-hiān chhut it-tì jî-chhiáⁿ liân-sio̍k ê lô-chip, iā tō sī “Tho-kong-ióng-hòe (韬光养晦)”─tán góa piàn-kiông liáu-āu, tō beh kā lí piàⁿ--kòe cheⁿ pà-koân.]
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:
1.兩岸關係真的非常不簡單!
2.兩岸關係的關鍵在於「互信」。
3.按台灣目前的政治氛圍,提到兩岸關係似乎什麼都不對。要嘛你就被說是「中共同路人」,要不就是被指責成「反華勢力」。
4.東亞所的老師瞭解共產黨,反而不會害怕共產黨。反而是那些不瞭解共產黨的人,因為不瞭解共產黨所以會感到害怕,卻還要假裝自己不害怕,並且採取激烈行動。
5.不要將自己的命運押在對方身上,還是要有謀略。